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牟丕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丕业正待日芬芳

2015-09-25 10:09:5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毕冠良
A-A+

  南朝书家王僧虔《笔意赞》中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其实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画发展至今,始终是在不断地积累传统哲学思想和不同的时代气息中向前迈进着,时间的延续不但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同时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积淀,这种发展的核心是在传统文脉的规律上使艺术精神得到不断的张扬,“神彩为上”与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相得益彰,人乎?画乎?读者自有心知。当我们欣赏品析某个人的作品时,总会要联想起作者的艺术经历,因为功力与阅历是中国画画家艺术生命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功力对从事中国画的人而言将永远都是一个票友,而没有一个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必然会影响作品的意韵表现,导致作品呈现为一种浮华与形式模仿的状态。

  牟丕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这种专业教育使他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比较系统,我想这也是他艺术之路后续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说,艺术的学习从始至终都是一种自学的过程,无论何门何派,老师只是帮助把门打开,而进门以后的事情就要靠自己来完成,他沉浸于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的笔墨追求,故而使他在不断的临摹中对传统的笔墨程式了然于胸。他倾心于古人造境时淡然的心态与“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胸怀,感受宋人小品的清逸,元人作品的雅致与雄浑,体悟四僧的逸气与散淡。正是因为有了如上这些磨刀式的功夫,才使得牟丕芳的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传统精神,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到黄公望的雅致、王蒙的缜密、沈周的简约以及石涛石溪的笔墨痕迹。中国画的学习讲究“取法乎上”,这一点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深入,这和导师龙瑞的点拨与张桐瑀老师的悉心关爱是分不开的。牟丕芳2009年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学习两年,如果说他在鲁迅美术学院的学习是艺术之路真正开始的话,那么在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的学习就是他艺术之路向更高层次的一个跳跃和转折,导师龙瑞提出了“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艺术主张,在学术上为后学者划出了一条明确而可行的轨迹,“正本清源”是指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贴近文脉”则有了更深刻的进一步含义,妙就妙在贴近两字,贴近不是一种复合的状态,而是在符合文化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发展,是融入了时代气息与精神的一种积极主导性的艺术活动。在这一点上,牟丕芳对导师龙瑞的教诲有着比较深刻的领会与理解,这与他鲁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他搞过美术教学,又长期在媒体做美术编辑,从教与媒体人的思维在他身上体现为从艺的严谨性,在细节与全局的把握上能做到心有成竹,有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纯感性的活动,其实不然,感性只是激发创作欲望的因素之一,真正创作起来则是一种天人各半的理性的过程,这就显现出画家阅历对作品的影响力,因为不同的阅历会使作者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将不可避免的在作品中有所体现,而就艺术创作而言,严谨是一种学术上的要求,是对神彩与气韵的画外解读,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作品不透露出学术的严谨,牟丕芳具备了这种严谨的要求,同时在他的骨子里凝聚着一种向上追求的精神。平时他的话并不多,但我想这种状态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因为画家是用心与用手的行业并不是用嘴,我欣赏他的状态,平淡中蕴含着一股迟早要爆发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他的艺术发展空间更大,在艺术的长河中不是任意漂流,而是自己驾驭着绘画的航船,沉着扬帆!

  师传统和师造化是他着力用心的两个方面。为了激活传统表现语汇,从自然中印证笔墨,将传统笔墨法式和画家内心相贯通,能自由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笔墨语汇进行写生与创作。在深入掌握中国山水画传统精髓后,多次进行实地写生,从自然山川中获取提示和灵感,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互渗互济中提升自己的对景写生能力。多年来他去三清,赴太行,攀泰岱,上黄山,跻攀于高山大川,坐忘于山村茅舍,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滋润胸襟,丰富画材,提炼意境。他与那里的山川、沟壑、草木、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慢慢形成了“胸中邱壑”的建构。同时他又能够超越真实物理空间和物象形质的约束,因心造境,运用视觉形式语言表达主观意图,了化实境为意境,接近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一”的最高旨趣。

  探索自己的表现语言,有了自己的表现语言才能顺畅地表达内心,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画是画家拿笔画出来的,因此一切虚的东西都得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创作实践上去才奏效。这是绘画的实践性质所决定的。他既能对诸大家的笔墨个性有真切的体认,又能从中跳出来,总结出笔墨形式的规律。把传统的东西吃进去,变成自己的血液,通过写生创作实践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在确定自己的作品气象过程中,画家提取了不同风格,不同技法的精髓,使之在总的画面结构中造就出新的山水体式,他善于“造境”,善于设计“意境”、“情景”。在山叠水转之中,在烟波飘渺之间,一种幽深、青翠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郁郁葱葱间,顿生山林气息。

  欣赏牟丕芳的山水画,无论是扇面小品还是巨幛大幅,都能从那极尽阴阳明晦之变,茂林风草之美,崇山大壑之雄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他的山水画,章法布局,大山大水,缅邈幽深,用笔用墨,苍厚劲利,清润厚重。他的笔墨率性而不拘谨,下笔气韵灵动,走线娴熟,渐入佳境,意味隽永。所流泻出来的线条多圆浑沉厚,且柔韧有余,润而不湿,浓而不烈,干而不涩,枯而不燥,足见其对笔墨的控制和把握能力。此外,他特别注重画面格局的营造,元明笔墨,宋画丘壑,布局饱满,注意体现主峰与次峰、远峰与近峰、大峰与小峰的呼应和联系,以及山石的厚度、水源的流势等,注意丛树的聚散、疏密、大小、前后、虚实,以及中国画的俯视造物的规律,且能于存在的物象里出意蕴,于飞扬的神采里写真切。这时候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在他的笔下已融而为一,完全成为了支解不开的艺术整体。

  我们都知道,绘画的布局是创作成功的关键。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只在造型准确上下功夫,或者只专注于笔墨技巧,而放松了对构思布局、思想意境等的认真研究与安排,虽费尽心机,也终究得不到满意的效果。通观牟丕芳所有创作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构图的饱满俨然成为了他的一大特色。他似乎极为珍惜每一块画纸的空间,生怕被大片的留白给吞噬掉,所以他极力扩展和增加整个画面的表达意象,但奇怪的是,这并没有造成画面的拥挤感与混乱感,相反,更添了别样的精致,以及特殊的效果,当然,这要归功于他自身所具备的不凡的画面把握能力。同时,又力避大而无当的空泛之感,而在局部处理得极精微与极富意趣,譬如,在重峦叠嶂之中,那座座村舍、屋宇、茅亭、小桥与流水,以及姿态丰富而又不尽相同的灌木与树丛等,都为画面平添了耐人的意趣,使画面曲折、幽深、柳暗花明、引人入胜。这样的处理与表现,使作品象外有象,味外有味。他的作品,不再是传统山水画“残山剩水”的模式套用,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撷取有意味的形象,进行了增删、取舍与提炼,使之充满了鲜活的生机与活力,画面因而洋溢着全新的精神气息。

  可以把这种全新的精神气息,理解为时间上的古今贯通,空间上的超越组合,进而造成画面上的现实景物的启发和往昔文化在“当下”苏醒所酿成的灵感的两相交往。就此而言,他的山水画中一切都是古今合力的结果,时空的绵延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沉淀,又有现代精神所带来得诗意游情。

  纵观牟丕芳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其绘画发展的源流脉络,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笔墨表现都已形成了个人的整体面貌,这是一种知识与能量不断积累的结果,沿着这个积累的不断延续,我想牟丕芳正在进行着继鲁迅美术学院和国家画院之后的一次新的跳跃,如果说前两次主要体现在艺术经历的跳跃,那么这次的跳跃将是一次艺术本体上的升华,正如他的名字所透露出的信息一样,丕业正待日芬芳,祝愿牟丕芳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越走愈远!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牟丕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